“鸡肋”认证禁而不绝 建筑行业资格证沦为敛财工具
课程导航
    “鸡肋”认证禁而不绝 建筑行业资格证沦为敛财工具报名
    “鸡肋”认证禁而不绝 建筑行业资格证沦为敛财工具新闻
    “鸡肋”认证禁而不绝 建筑行业资格证沦为敛财工具环境
    热门课程:
    400-888-4849
    • 学校新闻

    “鸡肋”认证禁而不绝 建筑行业资格证沦为敛财工具

      国务院日前再次取消一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截至目前,已公布取消的职业资格达到211项。《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在多地走访了解到,当前各地还存在一些“鸡肋”职业资格证,与社会需求脱节,难以发挥人才选拔和学习激励作用。不少工程建筑行业资格证甚至沦为“*敛财”工具,企业不惜高薪“聘证”。
     
      建筑企业高薪“聘证”
     
      仅靠挂职就能获得不菲收益的职业资格证多集中在建筑领域,如岩土工程师、给排水工程师、一级建筑师、监理工程师、公用设备工程师等。
     
      据人社部统计,到2013年底,国务院部门共设置各类职业资格618项,其中,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219项,技能人员资格399项。同时,地方自行设置的有1875项,其中,技术人员职业资格389项,技能人员职业资格1486项。
     
      《经济参考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些数量庞大的职业资格认定,有的社会认知度不高,实际在求职、留学、晋升等方面发挥作用有限。但是也有一些单位不用人只用证,甚至*挂证,资格证成了另类“敲门砖”,滋生出职业资格证件“*”的怪相。
     
      云南昆明的李女士说,她曾考过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证以及培训师二级证,总共花了三四千元,“感觉没有什么用处,就是每个证单位每月多给我发200元补贴”。
     
      与考试难度不大、行业门槛较低的职业资格认证不同,造价工程师、建筑师等职业资格认证报考花费虽多,但*“*”一年就能收入数万元。《经济参考报》记者发现,这些职业证书“*”背后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利益链条。
     
      曾考过的注册造价师的周先生告诉记者,所谓*就是把证书和章都放在对方公司,双方签劳动合同,实际上不用去企业上班。以注册造价师为例,每年的*费用在3万元左右。
     
      企业之所以愿意高薪“聘证”,大多是为了获得*从而拿到工程。例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企业要达到一级*,要求一级*项目经理不少于12人。虽然花费不少,但如果有了*后拿到工程,可谓一本万利。李先生是一家一级*建筑工程公司总经理助理,他说自己所在单位每年都要花费近百万元支付挂证费,*需要的就是一级建造师证。
     
      国家及相关部门要求建筑工程企业拥有相关*,本是为了倒逼企业提升技术水准,*建筑质量安全,然而光“聘证”,其持证人却往往并不在公司任职,难以起到监督*工程建筑质量的作用,也为工程安全埋下隐患。
     
      职业资格许可须严格依法规范
     
      目前,国家层面规范职业资格许可认证的大幕已经拉开。专家认为,在当前阶段,把握改革时机,对职业资格认证开展全面、系统的梳理和分析很有必要。
     
      目前,国务院已成立推进职能转变协调小组,其中专门下设职业资格改革组,负责牵头推进职业资格管理制度改革,以减少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加强对职业资格制度实施情况的监管。受访专家认为,这表明职业资格改革已列为国家重要改革事项。
     
      专家认为,在鼓励创新创业的大环境下,首先应淡化就业准入,将职业资格认定尽可能限定在少数职业领域。在这轮改革中,一些社会认可度不高,培训及考试流于形式的职业资格认定应纳入清理范围。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认为,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的职业是需要国家强制性认证的,应当保留,如锅炉工、电工等。
     
      “从长远考虑,*终只能在少数需要专控的职业领域实行国家强制的职业许可和证书制度,而在其他领域应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改造为行业证书。”周天勇说。
     
      “对于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准入类资格应一律取消。”刘志凤呼吁,职业准入资格的设定必须有法可依,不能随便设立。国务院行业部门、全国性的行业协会、全国性的学会组织自行设置的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应当经过全国人大会同国务院相关部门批准纳入国家统一的职业资格制度管理。地方政府相关部门要主动作为,斩断依附于证上的利益链,杜绝以证生财,一证多财。
     
      此外,我国国家职业标准尽管每年都在修订,但修订周期较长,有的修订完成时已然过时,力度还不够。专家认为,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出现新的工艺和技术,标准修订也应该是动态的和符合社会实际的。